通風的原理通風的原理就是室內外空氣互換,室內裝修污染物本身具有發揮性,用室外新鮮空氣稀釋室內空氣污染,使室內裝修污染物的濃度降低,改善室內空氣質量,是一種方便的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方法;通風主要包括自然通風、機械通風和機械輔助的自然通風。
影響因素門窗之間排列位置(對流的效果最好)、通風時間、溫差、氣壓、風速等都對通風效果有影響,依據《公共場所室內換氣率測定方法》(GB/T18204.19-2000)進行實驗測定,可以得出結論:開門窗的換氣次數為關閉門窗時的換氣次數10-20倍左右。
錯誤的認識1.不是風越大,就效果越好風越大,換氣次數肯定是越高,但是風越大,風壓也就越大,污染源在風壓的影響下,導致污染物揮發性降低,所以并不是風越大,就效果越好。
2.通風時,房間內放一盆水很多人在通風時喜歡在房間內放一盆水,因為甲醛溶于水;其實放水效果反而會變差,放水會增加房間內的濕度,導致污染源表面濕度加大,不利于甲醛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揮發。
3.一直開窗通風不是最佳方法房屋裝修好,因為還沒有入住,所以開窗通風時,一直沒有時間去管理,其實這樣不是一種最佳的方法。通風要講究方法,還要考慮影響因素。
正確的通風方法1.通風時盡量把窗戶開大,有對流的門窗務必要打開,增加每小時換氣次數,對于沒有對流的地方,利用電風扇等機械進行配合,效果更佳。
2.下雨天、風大的天氣,其實沒有必要開窗通風;這樣的天氣通風效果極差。
3.夏天通風,最好白天密閉門窗,讓室內溫度上升,晚上再開窗通風;冬天通風,氣溫低,最好密閉1-2天以后,通風一個小時,然后再關閉1-2天,重復操作。
4.通風時最好配合物理吸附方法,購買凈化包、植物配合使用。
通風的局限對于室內空氣凈化通風是一種環保、經濟的方法,但是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具有以下2個:1.一般利用通風凈化室內空氣所需要的周期比較長,至少3-6個,有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可能會更長,增加空置時間;2.通風會增加室內的顆粒物污染物(灰塵、pm2.5),導致室內清潔度會下降。
來源:杭州甲醛檢測